close

評鑑茶,是專門用在選購茶葉品質的測試器具。用於比賽茶之外,也可以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喔! 評鑑茶可以避免掉被混茶與上當受騙買到劣質茶葉的風險。在台灣賣茶葉的商人很多,也非常競爭,你或許很常遇到每個茶商都有自己的親友在哪個山上在種茶葉的,大部分呢,在我們這種採購商聽到這類的話語,基本上是不大會去相信的。要說出自己的親戚在種茶,表示自己的茶葉品質會比較穩定 ( 這可不一定喔 ) 。旅行喝茶沒有任何親友在山上種茶,也沒有任何相關茶葉事業背景。我們就只是一個看到了台灣茶,喝了它之後,感覺很舒服,讓我們的心靈有很大的改變,覺得這葉子很奇妙,丟進去茶葉伸展的感覺,覺得很美並而讓我們想去行銷它。就是這麼簡單。沒有加糖的茶葉,喝了就會甜,不覺得很酷嗎!!? 

評鑑12.jpg

在外面推廣茶葉時,也很常遇到很多人都會問我們: 為什麼想做茶葉 ? 
我們都回: 你喜歡咖啡嗎? 若你很喜歡咖啡的感覺,那就跟我們喜歡茶葉的感受是一樣的。喜歡,無須任何太多理由。就像看到一個人,一見鍾情嘛~ 還有什麼理由呢 !? 

在旅行喝茶公司內部有一間專門試茶的場所,評鑑杯是我們最常使用的茶具。
我們比較重質多一點,也由於很常去參加比賽,因此在選購各種茶葉都會非常嚴格喔!


評鑑1.jpg

評鑑茶方法,不適合用來普通品茶用。因為評鑑茶葉的浸泡時間是一般泡茶時間的5倍,容易將茶鹼給釋放出來。茶鹼喝多了,它會影響人體的骨骼,因此我們在評鑑茶試飲後會再喝水,來稀釋掉。

評鑑茶葉的準備器具有: 白瓷材質的評鑑杯、評鑑碗、評鑑匙,還有品茶杯。全部材質均都使用白瓷材質為最佳。不要用其它材質來做評鑑。不然會不準確喔!

評鑑2.jpg

在評鑑茶葉之前,要先以大滾水來燙全部器具一遍,洗淨以外,也能讓器具溫度提高一點,讓茶葉更容易泡開。 ( 陶瓷本身屬於涼性 )

評鑑3.jpg

燙好後,取出茶葉,評鑑茶葉的量基本上都是以 3 公克 為居多,也可以用到 8 公克的量。 ( 3 公克 / 6 分鐘 ; 8 公克 / 3 分鐘 )
如果沒有秤重器,就抓出一點放在茶杯裡,約1/3滿左右,差不多為 3 公克茶葉的量。
喔! 對了! 這是烏龍茶葉的評鑑量,若是用紅茶葉,則要改為  3 公克 / 5 分鐘 ; 8 公克 / 2 分鐘。


評鑑4.jpg

將茶葉倒進評鑑杯裡面,然後注入 大 。滾。 水 , 一定要用大滾水,沸騰100度為佳。水給它注滿直到溢出來,再蓋上茶蓋,並馬上進行計時悶泡 6 分鐘。

評鑑5.jpg 
評鑑6.jpg

在等待的同時,你可以準備你想要試飲的茶杯,如果有客人前來,可以準備聞香杯。聞香杯這器具可是台灣人發明的喔! 有很深的文化,以前在東南亞國家是非常盛行的品茶方式,但現代已經沒落了。
相關聞香杯的品茶故事,可以到這裡參考  ( 聞香杯 )


評鑑7.jpg

時間計時到了已後,要馬上把評鑑杯倒進瓶鑑碗裡面。直到全部茶湯完全瀝出為止。

評鑑8.jpg

評鑑9.jpg

這時後可以看到完整的茶湯狀況,茶湯的顏色,視茶葉的發酵度而變,這一點,我們改天再寫一篇相關發酵的文章來介紹。由於我們的場所燈光屬於強光投射性質,會顯得比較強烈一點,能夠把整個內容完全的表露出來。( 做為一個非常講究品質的茶商,清楚這名詞是一定要有的 ),接著用評鑑湯匙將茶湯舀進品茶杯裡面試喝。你也可以將評鑑杯拿起來聞一聞,看一看茶葉的狀況。

喝評鑑茶,會比一般品茶還要來的濃是很正常的現象。純粹目的,是為了知道茶品有沒有任何優缺點。也有個目的可用來適不適合來做茶包。就好像你用茶包來泡茶
(原葉非碎茶),萬一忘了將茶包拿起來,大部分如果茶質不大好的情況,久浸會顯得奇苦無比呀~!! 對吧 !? 

茶質好的茶葉,在久泡的情況,仍然在濃烈感受可以馬上立即轉有甘甜感與喉韻十分明顯的話,通常都是不錯的茶品喔! 紅茶也是如此。


小提示: 分辨有無被噴香精的方法; 若茶蓋與評鑑杯底的香氣是一樣的,那很可能茶葉被噴了香精了喔! 

評鑑10.jpg

評鑑茶葉另一種方法介紹: 
這個方法是早期台灣茶商與茶農之間的測試方法,會只用一個大飯碗來泡,又稱為碗泡法。不悶泡,直接把茶葉丟進碗裡面用熱水沖泡來看茶葉品質度。
而現今的茶商都會使用評鑑碗來做測試了。很少有人還在使用大碗公來評測。
直接將 3 公克 茶葉 或者 8 公克茶葉 丟進評鑑碗裡面,一樣用大滾水注滿至溢出來並計時開始。


評鑑11.jpg

在浸泡的過程,可以清楚看到茶葉伸展的樣子,茶葉嫩不嫩、香不香、水活不活、有無異物或是混茶、被拼配又或者是不是高海拔的茶葉等等都可以用肉眼去目測到。

評鑑12.jpg

如照片,我們使用的是去年98k大禹嶺冬茶來試 ( 今年的冬茶需要在10月初後 ),98K或其它95K啦~ 90k啦~ 85K啦~ 還有79k啦,在許多消費者的認知裡根本不了解。 這種茶葉規格的術語,只有茶商茶農與品茶人才會清楚明瞭。 每個k數代表中橫公路的海拔標示位置,依照這些k數都各有不同的價格。但現在梨山茶系以上地區的茶葉非常猖獗,價格也非常混亂,是真是假的正產地茶葉,賣茶人心知肚明,買茶人混淆不清。 品牌若夠知名、隨便做點行銷手法,就會讓人有可信度。但其實呢,我們還是建議,消費者學一點會評鑑法,才是最大的可信力。

至於福壽山、大禹嶺、梨山茶、阿里山、杉林溪等茶葉要如何區分,這點我們光是寫文章來做介紹,也解釋不清。因為你現在GOOGLE去尋找答案,幾乎每個文章的解釋都好像雷同喔~
怎麼分,這個需要常常親自做功課,天天品天天拿別人的茶跟自己的正品來測 ( 要做間諜知道嗎:P ),才能分辨出個大概。但我們知道所謂的高山茶,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茶葉,基本上葉面的肥厚度不會太薄。以毛茶(生茶)來品飲的話,都會有一種清香轉明顯得冷花香感受,這是高海拔茶區都會有的特性。但是有時後比如梨山茶系地區(包含大禹嶺福壽山等)的茶葉是同一個製茶師傅做出來的,那你將會更不清楚哪邊是哪邊了。( 這還是要消費者本身自己願不願意去相信茶商了 ) 


評鑑14.jpg

高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葉,肉眼可以看出葉面肥厚度 ,台灣的茶葉現在以一心三葉為居多,一心二葉的情況是非常少量的。
老實的茶商不會跟你斷定直言說全部都是一心二葉的茶葉。這是不可能的,一座茶園聘請採茶工那麼多,不可能全部管控到每個採茶工都一定要摘一心二葉的規格。
更何況,高海拔茶區的茶葉,不一定全部都只採嫩葉期。那產量不會太多。基本上都是以嫩葉與成熟葉一起採 ( 一心二葉/三葉/四葉 ) 最多就到四葉的情況。

我們認為茶園管理品質好,製茶SOP按部就班,任何茶葉不管幾葉,品質好都是好茶。
如果只是強調一心二葉,農藥超標或是做出來的口感卡舌也沒有喉韻回甘,那意義何在呢 ? 


評鑑15.jpg

評鑑17.jpg

一樣用茶匙,往碗裡面的茶葉繞一下,並聞茶匙背面,再用湯匙把碗裡的茶葉撥至另一旁,來看茶湯的清澈度有無類似灰塵的混濁感。如果有混濁物,那就不行了。絕對不要喝,那是不明物質,我們並不知道那混濁物質對人體到底有無幫助。( 品質好的茶葉,湯度一定要透亮清澈 )

評鑑16.jpg

台灣茶是一份禮物,有價值性的文化產物,嚴格來說台灣茶葉仍屬源自於中國,只是我們台灣為了這產物而更加精細的規格化,做得比其他國家還要更嚴格,我們台灣茶的製茶工藝技術真得很強。
這是我們在大陸做推廣的時後,一位福建人跟我們說: 台灣的青茶真的做真不錯! 

台灣茶是黃金,好嗎 ?  


評鑑18.jpg

arrow
arrow

    喝杯茶遊台灣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